曹叡对郭女王的杀机恐怕并不是一朝一夕所养成,要说这恨意的源头恐怕要追溯到甄宓生前。甄宓还活着的时候并不受宠,一方面是因为心中惦念着曹植,另一方面与曹丕之间积怨已久,并不能化解。(《大军师司马懿之虎啸龙吟》是这么演的)相反,郭照与文帝相知相惜,共患难,定终身,得到了专宠。一直以来,曹叡都认为母亲的悲剧是糊涂的父王和郭照共同造成的。紧接着,甄宓含冤而死,郭照却依旧独享曹丕的爱安稳度日,曹叡这恨就愈发浓烈了。

在第二部《虎啸龙吟》一开始,曹丕去世,大权在握的曹叡就已经谋划“复仇”了。只是,彼时还有虎视眈眈的吴国蜀国。军事联盟好破,不好破解的是诸葛孔明的智商,而魏国朝中上下恐怕只有司马懿可以与之制衡,因此这个时候,郭照不能杀。
很快,诸葛亮病逝,魏国的心腹大患已去,曹叡再也不用忌惮司马懿的实力,杀掉郭女王被提上日程。唯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司马懿乃辅政大臣,亦是权臣,杀郭照一不能让其实现察觉,二不能最后闹得君臣分裂。正文开始:
此时司马懿远在长安,郭照曹叡等人都在洛阳,为了不让司马懿知道郭照即将被杀,曹叡下令兵围司马府。
只不过,曹叡做好了一切准备,唯独没有算到司马家的小儿子不按常理出牌,从后院的狗洞爬出去一路快马加鞭赶到长安给司马懿通风报信。另一面,洛阳宫中有一个耿直的陈群极力维护太后,日夜守候,为的就是等待司马懿归来与皇帝对峙将故事推向高潮。

后面还有一个与故事无关的小插曲,但是足以为后来许多历史埋下伏笔。比如这一幕:司马懿回到洛阳,在城门口邓艾和钟会以及一众司马懿的门生相迎。钟会劝司马懿“成大事必须要有牺牲,陛下这么做是为了试探老师,老师应该忍一时”言外之意啊,就是为了以后的位高权重牺牲一个郭照也可以。就在钟会发表以上言论的时候,给了司马伦一个特写!难道这暗示他赞同这种无毒不丈夫的理念?很快,耿直的邓艾不干了,走上前反驳钟会的想法不道德。这显然是为后来二人的不合埋下伏笔。